查看: 5076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作词技巧 二 平仄

[复制链接]

16

主题

11

听众

0

积分

等待验证会员

Rank: 1

UID
136320
帖子
17
积分
0
阅读权限
10
注册时间
2013-1-18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3-1-18 11:34:09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本帖最后由 timez 于 2013-1-18 16:07 编辑



二】平仄
先简单说说何为平仄:
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面就提过,“平声”分为“阴平”和“阳平”,“仄声”分“上声”、“去声”和“入声”
阴平对应汉语拼音中的一声,阳平对应二声,上声对应三声,去声对应四声。举个例子便于大家理解:
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:阴平(第一声)、阳平(第二声)、上声(第三声)、去声(第四声)。
  
例如:   妈 麻 马 骂   (阴平) (阳平) (上声) (去声)
  
简单说,在普通话四声中,第一声、第二声是平声;第三声、第四声是仄声。
但入声,作为现代汉语已经不再区分的一个声部,记得当初语文课我就问过,什么是入声。当时老师的回答是,大概就是现在的轻声,而当时字典上面的解释则
是已经被取消的在一些方言中还能得见的短促读音。
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音呢?后来一直到写歌词的时候我才稍稍有和其它音区分的感觉:
入声,音短,比如,刹、驳、阁、屑、月
读这些音的感觉可能和一般的平上去三声的字没有太大分别感,但如果要强行拉长,比如说作为歌曲的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唱出来,并且拖长音,那么就能明显
的发觉,唱这几个字好像一口气被憋在了嗓子里,后面只能用尾音的单音来补,比如“刹”,如果换成“她”或者“马”,气息的拉长则容易很多。由此大约可
对入声字的短促音略有体会。

古风词多讲究平仄,这和近体诗有相像的地方~~~
1.平仄交错原则
诗的平仄基本讲究一三五不论,只论二四六,以七言诗为例,也就是说每句话的第一、三、五个字是平是仄都可以,而第二、四、六个字则必须遵守规则,第七个字是韵脚,且放到规则2中再谈。  
那么,现在就只讨论第二、四、六个字
以绝句(四句)来看,就只有两种格式:
平 仄 平
仄 平 仄
仄 平 仄
平 仄 平
或者:
仄 平 仄
平 仄 平
平 仄 平
仄 平 仄
如果是律诗的话,后面复制一次这四句就行了。
可以看出来这种感觉,就是平仄要交替变化,偶数句平仄要和上一句全反过来(所谓对),而到了奇数句(第三、五、七句)则要和上一句平仄相同(所谓粘),总之扭来扭去、扭来扭去就对了
如果是五言诗的话,那么只讨论第二、四个字,把刚才那个格式最右边那列砍掉就行了
2.韵脚的平仄
诗中没有仄声韵,也就是说,凡是押韵的都是平声字,凡是不押韵的必须是仄声字。
偶数句(第2、4、6、8句)必须押韵,第3、5、7句必须不押韵,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,押韵就用平声,不押韵就用仄声,当然绝句没有5、6、7、8句,
前四句规则是一样的。
3.禁止两种情况:孤平和三平
平时都说第一、三、五个字是平是仄都可以,但有两种情况不可,一个是整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,谓之孤平;一个是句末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,谓之三平。
这两种情况是不可以的,需要通过调整第一、三、五个字的平仄来杜绝这种情况。
另,也有说法句末三仄音也是不可以的,但不似三平那样严厉的不可以,但如果能够避免则最好避免
总之,满足了平仄这东西可以让所写的诗朗朗上口,读着舒服,但有些时候为了感情或者气势的畅顺,也并非必须拘泥教条,唐诗中就有很多出现三平三仄或其他不合规律的。
但对于我们来讲,肯定是不遵守容易,遵守困难,而且古诗读起来的微妙感觉也并非与平仄全然无关,这个问题学术界都有争论,这里就不谈了。但就我个人而言,是喜欢向着平仄格律方面努力的。

另,关于韵,近体诗遵循的是《平水韵》,这本韵书和现代字的读音并不全相同,如“东”和“冬”,平水韵中就分属于两个韵部,但从我个人的观点看,押韵是为了读着朗朗上口的,与其引经据典不如以当下读音为基础。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

手机版|关于我们|客服QQ837960| 野歌原创音乐  

Copyright © 2005-2013 www.yesge.com 版权所有

Powered by YESGE( 冀ICP备07019805号 )

回顶部